中國研制的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支線客機ARJ21,26日下午從哈爾濱成功首航符拉迪沃斯托克,并于當晚順利飛返哈爾濱,開通并完成首條國際航線運行。
這是繼2016年6月實現商業運營之后,ARJ21飛機在中國民機發展史上又創造一個新的里程碑,標志著ARJ21飛機正式開啟國內、國際航線“比翼齊飛”的新征程,中國國產新支線噴氣客機商業運營也由此實現新跨越。
ARJ21首條國內、國際航線均由該款飛機首家用戶成都航空有限公司開通運營。成都航空董事長湯勁表示,為國產噴氣支線客機開通首條國際航線,成都航空備感驕傲和自豪,ARJ21此次國際航線首航“只是邁出第一步,未來腳步會越來越快”,下一步,成都航空將充分發揮ARJ21飛機1至1.5小時飛行圈優越的支線性能,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往東北亞、西南亞方向開拓更多國際航線,服務沿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在成都航空總經理查光憶看來,ARJ21此次首航國際航線并開通哈爾濱往返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定期直飛航班,展現出中國國產民機的能力與水平。成都航空ARJ21機隊規模已達15架,年內還計劃接收5架新機,后續將為更多國際航線開通運營作準備。他說,作為ARJ21首家用戶,成都航空還全方位支持ARJ21飛機飛行員、乘務員、機務、安保、地勤等崗位培訓,積極推動國產支線飛機運營,全力推進國產民機事業發展。
頗為巧合的是,ARJ21國內、國際航線的首航機長均是成都航空高級專務張放,其總飛行時間超過1.2萬小時、ARJ21飛行時間逾兩千小時,飛行經驗非常豐富。他認為,ARJ21飛機特別適應中國北部及東北部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機場起降條件和復雜航路越障要求,ARJ21首航的國際航線能充分發揮支線飛機優勢。
自商業首航以來,ARJ21在成都航空已累計運送旅客超54萬人次。張放說,ARJ21飛機最值得引以為傲的,是迄今未收到一起乘客投訴。
家在哈爾濱的金美玉是本次首航乘客之一,她說,自己因工作需要經常往返于哈爾濱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前多為中轉航班。這次有機會搭乘直飛航班,不僅能節省至少6小時轉機時間和2000多元人民幣費用,還能親身體驗舒適度高的國產新支線客機,“很激動,也很期待”。
ARJ21飛機開啟航線運營征程,對飛機研制生產也提出更高要求。來自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商飛)的消息稱,通過精益生產管理,持續提升工位整體效率和技能工人效率,并從工藝技術、現場管理、生產運營管控等方面推進生產管理創新工作,2019年1至9月,ARJ21飛機批產速率較2018年同期增長76.9%。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管理部部長龍軍指出,ARJ21以前是飛機等客戶,現在是客戶等飛機,特別是國航、東航、南航“三大航”訂單進來后,飛機生產交付壓力大。ARJ21真正批量生產開始于2017年,當年生產4架,2018年生產11架,2019年已確定生產23架目標。ARJ21產量實現連年翻倍增長,主要得益于生產管理團隊對工藝技術、生產組織管理流程等進行優化,強化工位模塊化管理模式,使效率大幅提高。
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ARJ21事業部生產部副部長王嘉樂說,從研制批到批產,ARJ21飛機制造實行定人、定崗、定任務、定時間、定順序、定規則“六定原則”,現已初步建立節拍生產模式,帶來高質量的穩定生產。
ARJ21事業部總裝車間副主任葉超稱,飛機生產過程的優化改善工作幾乎每一天都在進行,明年預計可生產30余架。
不同于普通商品,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極高的飛機,客戶一般會派駐監造代表,監督檢查訂購飛機的生產制造情況,飛機交付前還要進行生產試飛和交付試飛。中國商飛民用飛機試飛中心副總工程師兼項目部部長呂碧江介紹,ARJ21飛機曾在適航取證時專門開展高寒科目試飛,演示驗證飛行階段也在黑龍江地區集中進行多架次的充分驗證飛行,為ARJ21開辟東北航線和最新完成的國際航線首航奠定了堅實基礎。
他說,通過優化整合,中國商飛民用飛機試飛中心推出架機團隊+公共團隊模式,根據試飛任務需要靈活協調人員配置。ARJ21飛機質量穩定,目前生產試飛控制在3-4個架次,交付試飛1-2架次。
作為一款商用飛機,ARJ21在開拓國際航線的同時,也在穩健開發國際市場,據中國商飛市場與銷售部負責人介紹,非洲市場和東南亞市場是ARJ21飛機重點關注的海外市場,目前預計,ARJ21飛機未來2-3年將走出國門,交付非洲或東南亞客戶。
俗稱“大飛機公司”的中國商飛肩負中國大型客機研制并統籌干線和支線飛機發展的重任,ARJ21新支線客機所經歷的研制、試飛、適航取證、批生產、交付、航線運營等全過程,都擔當著大型客機C919“探路者”角色。
業內專家表示,相信在不久將來的藍天之上,不僅是ARJ21飛機國內國際航線和市場“比翼齊飛”,還會更多出現中國國產干線客機C919、支線客機ARJ21在中外航線與市場上“比翼齊飛”。(完)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