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已久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簡稱《建設綱要》)終于頒布了。作為一個在交通運輸行業從事交通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幾十年的老同志,我的心情非常激動。30年前,我們還在為出門難求一張坐票而苦惱;今天我們卻可去距離1000公里以外的城市開會、辦事后當日返回,并可選擇交通方式;30年后,中國交通不僅要托起在本世紀中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且要走在世界前列、建成交通強國。真是“天翻地覆慨而慷”!感慨之余,淺談幾點感悟。
《建設綱要》是統領未來交通建設的指導性文件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要建設交通強國,并先后針對“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高鐵的建設與運營管理、農村公路的建設與養護等問題發表過一系列重要講話,這說明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內的交通問題和國際大通道問題有過系統的思考,對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與特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對于交通運輸行業在我國經濟發展奇跡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及其對社會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非常熟悉,對于廣大人民群眾要求建設安全、舒適、方便、快捷的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的迫切愿望感同身受。交通強國戰略的提出是對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功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對改革開放40年來交通運輸行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所發揮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的充分肯定,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美好意愿的代表與集中體現。
《建設綱要》自始至終,全面貫徹落實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出了交通強國建設分兩步走的戰略目標。并且結合國家的戰略需求及新時代中國交通發展實際及主要特點,從基礎設施、交通裝備、運輸服務、科技創新、安全保障、綠色交通、開放合作、人才隊伍、行業治理9個方面明確了交通強國建設的九大任務,為未來30年的交通強國建設提供了指導性文件。
創新驅動發展是貫穿《建設綱要》的一條主線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的交通運輸業用40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百年的發展之路,基本形成了由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多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據統計,截至2018年年底,高速公路與高速鐵路通車里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規模以上港口萬噸級舶位、公路營業性客運量與旅客周轉量、公路貨運量及貨物周轉量、水運貨運量與貨物周轉量、鐵路旅客周轉量等均居世界第一位。交通運輸行業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本身就是一個奇跡,更是有力地支撐并助推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奇跡。
交通運輸行業的飛速發展離不開交通科技的支撐與推動。事實上,自國家“六·五”以來,交通運輸行業部門結合國家重大工程的實施,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科技攻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培養了一支能打硬仗,能攻堅克難的科技人才隊伍,搭建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平臺,為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驅動力,可見創新驅動發展是交通運輸行業的經驗總結。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面對世界各國人才和技術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新時代下黨和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對交通運輸需求的新期待,《建設綱要》全面貫徹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理念。一方面作為九大任務之一,明確提出要建設“富有活力,智慧引領”的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強調要通過前沿關鍵科技研發,突破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民用飛行器、船舶等交通裝備的動力傳動系統及高效率、大推力/大功率發動機,合理統籌安排時速60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磁懸浮系統,時速400公里輪軌高速列車等技術儲備研發;另一方面,要通過創新平臺建設,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交通運輸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同時,在其他八大建設任務中分別提出了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的任務目標,為將我國交通運輸體系的硬實力與軟實力同時推進到世界前列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交通安全是體現交通強國軟實力的重要標志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于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迫切,對生命更加珍惜。因此,“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理念既是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表述,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執政為民的深刻內涵。
在各種現代交通運輸方式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完全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今天,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尤顯突出。為此,《建設綱要》在指導思想中強調要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同時,作為交通強國建設九大任務之一,明確提出要建設“完善可靠,反應快捷”的安全保障體系,并分別從基礎設施的安全可靠性、生產的安全性、交通應急救援等方面明確了建設目標與要求。我對實現這一建設目標充滿信心,但認為同時應高度重視公路交通安全的現狀,切實加強我國交通文化建設,并將其作為新時代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的新貢獻予以重視,并開展教育、普及。
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一種為絕大多數人所認同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與行為準則。一個國家的交通文化則是為全國人民所認同,并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與法律法規。在西方發達國家,通過長期的教育、實踐與經驗的總結,交通文化已發展得比較成熟,且已深入人心。但在我國,汽車成為大眾化的代步工具才十多年的時間,雖然國家已經構建了交通法律法規體系,但遠沒有成為全國人民普遍認同并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甚至少數執法者以“同情弱者”為由,造成了執法不嚴,執法不公的現象。事實上,交通事故中只有恪守交通法規者才是弱者,否則就會催生一些惡俗的交通行為,甚至誘發某些令人發指的刑事犯罪!嚴重影響了我國正常的交通秩序。
令人欣慰的是,《建設綱要》提出了要推進優秀交通文化傳承創新、引導文明出行、營造文明交通環境的要求。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夠建成并逐漸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交通文化,從源頭上解決公路交通安全問題,使我國的交通安全狀況成為交通強國軟實力的一張亮麗的名片而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稱贊與尊重。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