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中國第一條高速鐵路開通至今,九年時間里,無論是高鐵網絡的建設里程還是客運量,都不斷刷新著世界紀錄。高鐵滿足了很多群體的需求:它讓超過80歲的中國老人獨自出行瀟灑又安全,讓中國的上班族和商務人士效率更高,讓中國家庭的旅游選項更多更便捷。
人流涌動的北京客運列車火車站南站,南來北往的旅客形色匆匆穿梭于進站大廳。每天有318趟高鐵列車從這里駛出,開往全國各地。82歲的朱云霞女士只身一人從上海來到北京探親訪友,她精神矍鑠地走出站臺,看不出一絲旅途的疲憊。“他們(家人)也不大放心‘你一個人去,路上行嗎?’我說行啊,一個人就一個人,現在好人也很多,他都很關心你,看見我年紀很大,都會幫我把行李拉一拉,放一放。在火車站現在也有這種服務隊,所以我一點也不累,挺好的,帶的東西他們都一直要送到我車上,給我放好。我覺得現在坐高鐵真是很舒服的,就不像(飛機)擠在那個地方,而且每個人都有座位,空間都很舒服的。”
舒適寬敞的空間、完善的配套服務,是很多老年人青睞高鐵的原因。其實,除了空間上的寬敞和舒適,時間上的保證也是旅客選擇高鐵的重要原因。
朱云霞:“一個是飛機,提前時間長,起碼要提前兩個多小時,那么,這個時間也和坐火車差不多了。還有一個原因,最近的天氣不好,經常誤點,而且不僅是誤點,而是航班取消。我們年齡大了,假如等在那個地方,一直沒有看到飛機起飛,心里面很著急。最后我就跟家里商量,我還是坐高鐵吧。”
在中國,北京上海兩個大城市之間的人員來往密切而高頻,2011年6月開通的京滬高鐵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橋站,全長1318公里。京滬高鐵目前每日全線開行列車超過160對,去年運載旅客超過一億人次,它已成為連接中國兩大城市群的重要交通紐帶。
除了大城市間的城際運輸,高鐵的發展也活躍了大城市周邊地區的經濟和商業。從事金融行業的陳先生,拿著兩個手機和一臺筆記本電腦,正在候車大廳處理郵件。由于工作原因,他每周都要多次往返于北京和天津武清之間。北京和武清兩地相隔約90公里,不堵車的情況下自駕行駛需要一個多小時,而高鐵只需24分鐘。“交通出行省時省力。坐車還挺麻煩的,尤其是在北京市里邊,你往北京市里開還堵車,這個沒有什么堵車的風險,辦事不用耽誤。假如一個人開車的話成本也太高了,連油費帶過橋費,其實遠超這個票價了。我來回才70多塊錢,要是開車的話,成本肯定比這個高。”
2008年前,武清還是天津的一個小城區。隨著高鐵的開通,武清站的年發客量從90萬增長到2016年的400萬,“人氣”讓當地的商貿和房地產經濟快速發展。多年往返兩個城市的陳先生也見證了這一變化。“包括給一些高凈值人群啊(給)他們帶來方便了。武清那邊開發也挺好,也跟這個有關系,大多數北京人啊還有高凈值人群啊,有可能就去那邊游覽,然后順帶著有可能帶著一些商業開發的性質就過去了,大部分都是這么來的吧。”
武清地處京津冀三地交界處,也被稱為“京津之翼”,高鐵不僅帶動了武清的發展,也為京津冀三地的協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為區域經濟帶來巨大發展機遇。
旅游業也在高鐵的快速發展中受益。2008年高鐵開通以來,5小時內可達的旅游目的地越來越多,高鐵出游這一方式也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青睞。
在北京南站候車大廳一角,楊女士正在哄逗自己3歲的女兒,她準備利用年休假帶著兩個孩子,攜老公及父母,全家六口一同出行去泰安旅游。“有很小的小孩,(乘坐高鐵)最方便的,最近不是雷雨天氣多嘛,坐飛機都會容易延誤,所以就選高鐵。高鐵去泰安,時間短,在三小時之內,帶兩三歲的小孩比較方便,他們不會因時間太長在旅途中困鬧,或者不知道要做什么。”
有很多像楊女士這樣的家庭,愿意在小假期帶著家人乘高鐵出行,去一個半天內就可抵達的城市或景區。據統計,上海鐵路局2016年國慶長假第一天發送旅客超過280萬人次,創該局單日運客歷史新高,其中高鐵貢獻了主要力量。高鐵時代的到來,給沿線城市的區域性旅游帶來更多發展機遇,新開發的旅游景點和產品也進一步釋放了沿線旅游的巨大潛力。
在中國人眼中代表著便利、高效和安全的高鐵,已進入了大規模投入運營階段,高鐵骨干網正快速形成。2016年高鐵安全運送旅客14.4億人次,中國高鐵運營里程突破2.2萬公里,超過世界其它國家高鐵里程之和,而這一數字還在不斷攀升。預計到2020年,高鐵網將覆蓋中國90%以上的人口,中國人未來出行將更加方便快捷。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